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3666301365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反应釜焊条的研究历史

反应釜焊条的研究历史

更新时间:2016-02-17       点击次数:1336

反应釜是指含铬大于12%的钢种。反应釜自1912年发明以来取得迅猛发展,至今仍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反应釜的消费总量达3500万。我国正处于反应釜生产和消费应用的高速增长期,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食品、酿酒、制药、家电、水电、机械、建筑、市政和各种民用器具中。1990年我国反应釜消费量为26万吨,1999年为153万吨,2000年为173万吨,2001年为225万吨,2004年反应釜消费量达到447万吨左右,居**位,预计2006年反应釜消费量将达到600万吨以上,其中铬镍奥氏体反应釜的消费量占反应釜总消费量的75%—80%。
  
  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研制和生产反应釜焊条,1997年我国反应釜焊条的总产量为7000多吨。近年来我国反应釜的消费量快速增长,2004年国产反应釜焊条已超过35000吨,预计2006年国产反应釜焊条将达50000吨左右。
  
  自五十年代开始研制的反应釜焊条,主要是沿袭原苏联的钛钙渣系及原料体系,它具有成本低,易压涂,抗气孔好,机械性能好等优点,但与欧洲同类反应釜焊条相比焊条发红严重、飞溅大、脱渣及成形差、焊接效率低、浪费大、因此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前期,针对国内进口的瑞典AVESTA公司绿P5焊条国内一些科研院校与焊条生产企业共同合作,就反应釜焊条药皮发红脱落原因及解决途径进行了研究,如哈焊所与天津电焊条厂、甘肃工大与兰洲长虹电焊条下、太原工学院与山西机床厂等。
  
  到八十年代,上述几家论文相继发表后,人们一方面认为他们的研究工作很有意义,获得很多进展;另一方面经对这几家研制的焊条实际测试后,也认为仍与国外产品存在明显差距,但从那时起,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就处于踏步不前的状况,从80年代前期到九十年代前期的十年间因内尚无有份量的反应釜焊条研究文献。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国内反应釜焊条研究渐趋活跃。先是太原工大王宝、孙咸等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反应釜焊条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途径,在反应釜焊条设计理论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因此获得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是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唐伯钢在九十年代中期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成功完成国产反应釜新型焊条的系列化改进提高,并成功兴办北京金威焊材有限公司,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自1994年始生产至今,其反应釜焊条生产已达年产3000吨以上。
  
  九十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期,国内反应釜焊条研究如雨后春笋般集中开展,虽就其水平本身未超过上述两家现有水平,但对于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学习交流仍有益处。
  
  国外反应釜的工业化生产始于二十年代初期,随后出现相应的反应釜焊条,成熟的反应釜焊条产品出现于1965年左右,以欧洲国家为代表,尤其是西欧的瑞典,人口仅800万左右,且集中产生了ESAB、AVESTA和SANDVIK等反应釜焊材企业,其中AVESTA的野牛牌反应釜焊条更是世界反应釜焊条的*。日本、中国台湾及有南亚国家的反应釜焊条其技术根基在欧洲。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

0631-5766718

电子邮箱:whhuanyu@126.com

公司地址:威海市高新区初村镇山海路200-1号

业务咨询微信

Baidu
map